外商纷纷抢滩我国办公用品市场
2005-8-11 来源:艾派国际新闻中心

 

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有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小学生约1.8亿人,大学生约300万人,成人在校生约5000万人,企事业单位干部约3400万人,加上各种政府机构、各类企业在职人员等,上述人群形成一个超过3亿人的庞大的文化用品消费主体。

    广州市玩具和礼品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铁日前向媒体表示,国内目前有文具办公用品生产企业6000多家, 20 02年出口创汇仅33.12亿美元,出口年增长率接近20%;而现在,我国办公用品市场国内年产值已经达到1500亿美元以上。但是在全球贸易额约2000亿美元的市场大盘中,我国办公用品消费市场仅占5.8%,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按保有量估计,2002年至2004年,我国市场拥有1000万台针打机、 1460万台喷墨机、2万台喷绘机、600万台激光机、45万台一体化机、250万台复印机、990万台传真机,每年消耗的各类耗材价值超过300亿元。

    有关人士预计,办公用品中,IT器械、耗材的需求,今后年增长率仍将超过25%。

    办公用品巨头遍地撒网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在教育、健身方面投资的扩大,中国人现代化办公用具的需求量亦不断增加,因此营造出潜力巨大的文化用品市场。

    全球办公用品行业领袖企业---美国斯特普尔斯公司(staples)继英特尔之后,日前也在成都设立办事处。

    该公司甚至预测,我国文化用品市场未来仍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到2008年,市场的年总量将达到近250 亿美元。

    随着外资的进入,国内的文化体育办公用品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由于资本积累、企业规模、管理手段、网络建设等方面相对落后,国内商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如美国办公用品零售商---"办公室仓库",在美国和加拿大就有853个办公用品超市,每年的采购金额超过900亿美元。

    业内人士预测,一旦欧美大型文体销售渠道进入中国,将大大压缩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

    目前,文具、体育、办公用品行业的整合已经拉开帷幕,各种品类的激烈竞争使行业中的纸制品、笔类、文档产品的市场都已呈现饱和状态。由于开发设计创新能力的差距,国内产品抄袭拷贝严重,产品同质化,使市场出现更多的价格竞争。

    据统计,中国文化用品的消费主体超过3亿人,其中除香港、澳门、台湾外,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三个地区每年的消费量占全国办公用品总消费量的50%以上。

    而根据最新统计,2004年,我国办公用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最大的办公用品消费国之一。

    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国外众多知名企业前来投资。佳能、东芝、爱普生、理光、夏普、柯尼卡美能达等众多厂商都在2004年底进行产品更新,部分企业还在我国中西部设局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