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2008-03-13 11:10:33
■有关2008北京奥运会的各项研究深入而全面,奥运精神、奥运文化、奥运科技、奥运遗产,旅游图书也将借势再放异彩,体现出版人的责任与用心。
■地域文化成地方社主打牌对外汉语教学用书出版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针对不同海外汉语学习者“量身定制”教科书是显著特征。
让中国图书更快、更好地走出国门,更广泛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纵观今年的图书选题,在北京奥运会的大背景下,“奥运读物”、“旅游图书”、“民族文化”、“对外汉语教学”4大板块共同构成了一幅中国图书“走出去”的绚丽蓝图。
奥运图书主题细分化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我国奥运图书的出版亦进入高潮,在各出版社上报的2008年“走出去”图书选题中,有关奥运的图书多达516种,占总数(7653种)的6.74%。
数量多且品种更加丰富是2008年奥运图书呈现出的新特点。出版人策划的奥运选题已经不再局限于奥运知识的普及,而是把视角伸向更广泛领域。从圣火传递到奥运安保,从竞赛项目到观赛规则,从比赛场馆到周边景点,从交通线路到餐厅分布,从奥运英语到志愿手语,可谓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有关2008北京奥运会的各项研究亦更加深入而全面,奥运精神、奥运文化、奥运科技、奥运遗产,足以体现出版人的责任与用心。
2008年的奥运选题侧重以下几方面:
――奥运研究方面
科学出版社的《我国科技产业新源泉:奥运科技体系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的《人文奥运之光》以及红旗出版社的《绿色奥运――环境与人》不谋而合,联手演绎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完整理念――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
对奥运研究的选题中,有的着眼于总结和探讨世界各国举办奥运的成败经验以及历届奥运会对经济、政治产生的影响,如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的《奥运经济原理》、新华出版社的《奥运经济与国家战略》和东方出版中心的《成本和收入的博弈――奥运与经济、文化的互动》等有的专门针对“2008北京奥运会”进行深入研究,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2008奥运对北京产业发展联动作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北京奥运会经济遗产及会后经济策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的《奥运志愿者管理研究》和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的《人文奥运背景下的校园体育文化》,等等。
有关“奥运安全”的选题体现了出版人的责任与周到。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的《北京安全奥运与危机管理》、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奥运与消防安全必读》和长城出版社的《奥运安保》。
――奥运文艺方面
奥运图书的体裁多样集中体现在文艺类图书中,宣传奥运精神的诗歌、儿歌、报告文学、歌曲、漫画等多种形式的作品都出现在今年的选题中。如北京出版社的长诗《奥运中国》、海峡文艺出版社的诗集《奥运2008吟》、成都时代出版社的《奥运也幽默》、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北京人与奥运》和安徽文艺出版社的《2008好运北京――体育合唱歌曲精选》,等等。
――奥运收藏方面
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世界奥林匹克运动邮票目录》紧扣体育集邮、奥运集邮这一社会热点,为奥运邮票爱好者提供了一部资料翔实的工具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心链奥运――奥运故事与奥运收藏》展示了作者通过各种渠道收藏的数百枚奥运钥匙链,并配以精彩的奥运故事。
――体育名人方面
长江文艺出版社的集大成之作《新中国体育明星大辞典》,收录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3年的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会三个世界级比赛的冠军资料上海三联书店的刘翔自传《我这三年》讲述了刘翔近三年来的成长经历和生活故事。新华出版社的《奥运名人堂:一百位杰出人物的奥运故事》,介绍了100位奥运历史上杰出人物产生的巨大影响。东方出版中心的《奥运舵手――国际奥委会主席的故事》则讲述国际奥委会历任主席的个人魅力、执政风格、生活趣事。
――奥运语言方面
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进行外语培训是奥运语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奥运官员英语培训》、《奥运志愿者英语培训》,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奥运服务英语丛书》、华夏出版社的《奥运常用手语培训教材》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奥运汉语》。
商务印书馆精心筹备的两部辞书的《法英汉汉法英体育词汇》、《英汉汉英体育词汇》,各自收入涉及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和其他体育活动的单词、词组和短语5万余条,无疑将成为奥运期间的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书。
――奥运观赛观光
比如,在奥运观赛书中,有五洲传播出版社的《北京奥运赛时指南》、华艺出版社的《台胞赴大陆观奥运手册》在奥运观光书中,有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北京奥运场馆旅游交通图》,全面介绍北京的赛场、交通、景点以及京味文化,全书中英文对照,并计划同时推出“袖珍版本”、“香港版”和“繁体字版”。此外,人民交通出版社的《2008奥运旅游指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奥运场馆旅游指南》、企业管理出版社的《奥运旅游饭店指引》,以及河北教育出版社的《2008北京艺术生活手册》等等,都提供了奥运会期间的游览、观光、住宿和艺术展览的相关信息。
旅游图书借奥运东风放异彩
为国外奥运观光者“量身定制”,成为2008年旅游图书的新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奥运期间,单是来北京的国外媒体人数就高达3万多人,再加上大量各国的体育迷和观光客,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潜在读者群,中国的出版人抓住机遇,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策划了大量的旅游图书。
中国画报出版社用多种文字推出《中国文物旅游行者必读》、《中国寺庙旅游行者必读》、《中国古迹旅游行者必读》、《中国古道旅游行者必读》、《中国地域旅游行者必读》等5套图书中国旅游出版社的《中国西部风光系列》、《中国少数民族系列》以及中国铁道出版社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画册等都属此类。
北京传统景点的介绍已经不是今年旅游图书的主要内容,方便外国游客在北京的食、住、行、玩,以及“北京深度游”的选题成为各出版社关注的重点。如外文出版社专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编写的系列丛书“漫游北京”和五洲传播出版社的《北京酒吧指南》、《北京西餐厅指南》、《北京亚洲餐厅指南》等为初到北京的外国游客描绘了一张完整的“餐饮地图”。华夏出版社的“2008北京印象系列”,五洲传播出版社的《北京指南》、《北京机场旅游指南》,也将以不同特色吸引国外读者。
地域文化成地方社主打品牌
为“走出去”而策划的选题,往往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些地方出版社,充分发挥自己对当地文化、民俗资源了如指掌的优势,“非我莫属”地推出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图书。
如四川民族出版社的《毕摩记》,以极具穿透力的照片和极富浪漫色彩的文字,展现了对现实彝族神秘的毕摩宗教文化的敬仰与感动。山东美术出版社立足保护和挖掘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即将消失的村落手工艺”系列图书,将山东农村民间艺人的手工艺品形成图书文化产品介绍给海外读者。东南大学出版社的《江南建筑雕饰艺术?镇江卷》、《江南建筑雕饰艺术?南京卷》,新星出版社的《民族舞蹈?感受中国》等,也是此类选题中的代表。
旨在规范“外宣用语”的图书值得一提。武汉大学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分别推出的《实用汉英电视新闻翻译》和《福建省情词汇表达速译》。
对外汉语教材呈多元化
毫无疑问,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会加速“全球汉语热”的升温,对外汉语教学用书的需求量亦会随之迅速加大。满足日益增长的海外华文教学需要,是中国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今年的选题来看,对外汉语教学用书的出版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目标人群更加细化――针对不同语言、不同国家、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目的、不同学习期限的海外汉语学习者“量身定制”教科书是今年对外汉语教学用书的显著特征,体现了出版人的责任意识和日趋成熟的市场意识。
其中,既有针对海外周末中文学校小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海外小学中文课本》(北京大学出版社),也有供欧美非华裔青少年使用的汉语教材《轻松学中文》(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既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商务汉语综合教程》,也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国际组织雇员汉语课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对外汉语短期培训系列教材”则针对短期来华留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训练。此类选题中,还有河北教育出版社基于多媒体技术开发的《精英汉语》、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除推出《标准汉语基础教程?汉语泰语对照》、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推出的广播讲座教材《跟我学汉语》,等等。
总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图书“走出去”提供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从策划阶段就为外国读者“量身定制”,将使今年的“走出去”迈上新台阶。